2014年东安县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打造“五个东安”的总体目标,按照年初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和谐,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1、经济指标稳中有进。1-6月,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完成58亿元(预计数,下同),同比增长9.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1.8亿元、23.9亿元和22.3亿元,分别增长3.5%、10.8%和10.9%。工业增加值21.4亿元,增长1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11.8%;固定资产投资47.7亿元,增长2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完成4亿元,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90元,增长1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90元,增长13.2%。
2、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农业稳步发展。全县共落实粮食作物面积105.3万亩,其中早稻播面41.5万亩,增加1.3万亩,发展万亩粮食高产和优质稻示范片1个、千亩粮食高产和优质稻示范片16个。种植烤烟1.3万亩。出栏生猪52.4万头,增长1.7%。依法有序流转土地45.22亩,其中耕地流转23.97万亩,培育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460户,其中300亩以上11户。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3个。去冬今春,全县共完成造林3.03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1%,完成绿色通道大苗植树4万株。工业奋力爬坡。光伏新兴产业迎难而上,格润新能源实现产值4200万元,500MW光伏组件项目实现产能200MW,两条全自动生产线正在安装。冶炼企业在低谷中艰难爬坡,7家铁合金企业有2家企业恢复生产,14家焊剂企业9家开工生产,2家电解锌企业生产正常。全县工业用电量完成18600万千瓦时,同比下降15.6%。焊剂整合实现新突破,湘江焊材有限公司计划投资8000万元,在芦洪市工业小区新建年产5万吨新型焊材项目,目前该项目已正式签约,7月底前可开工建设,明年5月可正式投产,年纳税近千万元。要素供给基本保障。财政公共支出完成8.66亿元,增长11.6%,基本保证了工资的发放和民生民本等重点项目支出的需要。金融各项贷款余额46.1亿元,增长15.2%,其中新增存贷比69.29%,排全市第二。今年召开的银企洽谈会签约项目49家,贷款金额达6.5亿元,目前到位贷款2.76亿元。报批土地49.4公顷,完成征地1430亩,出让土地6宗,实现土地收入1.1亿元。通过政府奖励、举行大型就业招聘活动,为凯翔鞋业、华冠磁电、南方纺织、创辉电子等企业新招员工1000多人,保证了企业用工需要。随着高铁的开通,吸引了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1-6月,全县共接待游客8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15%。
3、重点项目快速推进。2014年,我县按“抓大放小”的原则确定了66个重点财源建设项目,其中新建48个、续建18个,计划总投资182亿元,当年计划投资42亿元,集中力量抓一批大项目、好项目。1-6月,市考核我县的60个“十百千”项目完成投资22亿元,占年计划任务的55%。工业方面。神华国华永州电厂进厂道路和运灰道路征地拆迁基本完成,厂区道路基本拉通,进厂跨芦江河桥梁正在施工,主体工程将于10月份开工建设。凯翔鞋业1号厂房建成投产,南方纺织已完成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办公楼建设,预计年底可建成投产。丰盈科技、东兴新型建材主体工程完工。盈凯包装、天晟汽车模具完成土地平整,德能湘江4000KVA机组扩能改造完成机组设备采购。农业产业化方面。新开天东安鸡产业开发项目已试产,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过10亿元。芦江水库完成立项,两座交通桥和进坝公路开工建设,大坝枢纽工程预计9月份开工建设。总投资6亿元的烟竹山庄国际农业养生文化园开工建设,霞栖、新科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进展顺利。城建方面。在建项目42个,完成投资5.5亿元。其中高铁新城、沿江西路综合配套、永东公路二期城区段、文明路等项目进展顺利,官田河东岸风光带完成东安大道至舜皇路段建设,体育中心完成征地90多亩。交通方面。G207东安段改造建成通车,正在进行扫尾工作。新东芦公路进展顺利,完成投资4700万元;冷东城际快速通道正进行施工设计;东安舜皇山至新宁崀山二级公路被列入省“十二五”国省干线改造调增计划,年内可完成工可设计。完成通乡、通畅公路42公里。招商引资来势较好,全县共引进项目22个,到位内资14.5亿元,到位外资3300万美元。在6月份“沪洽周”招商活动中,我县共签约项目3个,其中省签约项目1个(全市共3个),签约资金5700万美元;市签约项目2个,签约资金6.7亿元。
4、民生民本持续改进。民生投入大幅增加。全县民生相关支出达6.1亿元,同比增长12%,占财政总支出的70%。民生保障不断加强。新增城镇就业285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72人,发放城乡低保资金4037万元,新农合参合率达99.8%,城镇职工社保卡数据采集工作1-3月份位居全市第一位。“单独两孩”政策稳步实施。民生工程加快推进。省市定为民办实事和县定“十件实事”有条不紊推进,其中紫水河流域治理和保护工作已对矿山整治、环境污染、网箱养鱼等开展了集中整治行动,大庙口至紫溪段治理工程和县城紫水河南岸防洪圈堤防续建工程已开工建设;县城菜园子整治完成80多处、7500多平方米,补种1.5万株;县城渣土车辆运输管理整治基本完成,专业渣土运输公司正在招标;放心食用油和米粉工作正在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云数据”指挥处置中心预计8月底可建成投入使用;县城周边采石场、小砖厂、小冶炼厂取缔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其他各项实事工作也有序推进。
5、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创建工作,省发改委已将我县列入南岭片区上报到国家发改委;国家级紫水湿地公园创建工作,3月份已完成了省专家组科考工作,相关资料已汇总报至省林业厅,年内有望申报成功;省级竹产业园筹建工作,已与上海云生有限公司签订了户外防腐竹结构材生产线项目合同,投资额1.7亿元,目前已完成征地拆迁工作,预计9月可正式投产。全国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中国德文化之乡、省级园林城市等争创工作也分年度、分阶段制定了工作计划,目前进展顺利。4月30日,湘江东安段杨马渡口至沙洲村1、2组部分河道采砂权以3800万元价格成功出让。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低于上年同期、低于年初预期。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中仅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去年同期,同比加快了2个百分点,GDP、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总收入等指标,分别低于去年同期0.2、0.4、2.3、2.2、3、11.4、0.1和12.4个百分点。与全年目标任务比,除财政总收入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3个指标外,其余指标均未完成年初预定目标进度,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仅完成全年任务的30%。二是支撑经济发展的相关指标增长乏力,如工业用电量、工业实缴税金、建安营业税、零售业增值税等相关支撑指标连续出现负增长。三是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截至目前,全县没有新增一家人统规模企业,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2、冶炼企业生产困难。受市场行情等因素影响,县内传统冶炼企业基本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短期内全面复苏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企业开工率不足。铁合金企业开工率不到30%,且大部分企业仅仅只开“零点班”,勉强维持生产,其下游企业基本停产。另一方面,产品价格仍在低位徘徊。如锑锭当前价只有5.7万元/吨,比去年6.2万元/吨下降8.1%(2005年最高价达到11万元/吨);铁合金国标6014价格只有5300元/吨,比去年下降5.3%(2005年最高价达到8000元/吨),目前产品压库严重,如安太锰业铁合金压库达到1700多吨。
3、项目建设困难加大。一是用地难、拆迁难、融资难仍是制约项目建设的难题。如用地指标紧缺,今年我县实际用地需求接近200公顷,但省国土厅下达的用地指标只有45公顷。一季度,全县66个重点项目还有16个项目未开工建设,如广利路、天成路等项目由于资金原因无法开工;中医院搬迁、民营医院、老城区农贸市场综合改造等项目还处于立项和规划设计阶段;沿江西路综合配套工程、舜皇商业广场、狮岩路等项目受征地、拆迁等因素影响推进不快。二是房地产投资放缓。1-6月,全县房地产业完成投资3.6亿元,同比下降30%。销售商品房715套,同比下降5.8%。
4、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一方面,收入增长乏力。财政收入缺乏稳定骨干财源支撑,且税源结构不优。如1-5月份,全县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仅为47%,低于≥80%的小康目标值33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11.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支出压力加大。以前年度的政府性债务全部逾期,进入还款高峰期,2014年还本付息资金达1.33亿元。加之第三步津补贴兑现、芦江水库和新东芦公路等重点项目支出、国有企业改制许多债务需县财政兜底等,财政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等刚性支出需求缺口大,财政运行存在较大风险。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1、突出工业主导。强化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对产销形势好的行业企业,力促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对困难企业,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帮助解决原材料、用电、融资、用工等难题,对10家重点冶炼企业实行电价补贴,促进企业尽快复工复产。重点抓好骨干企业生产。格润新能源500MW光伏组件扩产项目在7月底前完成设备安装,年内实现1000万美元创汇任务,实现产值6000万元以上。南方纺织年内完成新厂建设并开工生产。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引导县内传统冶炼企业转型升级,重点抓好湘江焊材年产5万吨新型焊材项目,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明年5月建成投产。加快企业入统,对已达到入统标准的企业要应统尽统,杜绝少报、瞒报、漏报,重点做好凯翔鞋业、天成鞋业、铝扣板厂、鸿意服饰等企业入统。
2、加快项目建设。继续对重点项目实行“各项目指挥部、分管县级领导、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议”四个层次调度的工作机制,抓好每周星期三“重点项目工作日”落实。引进落地一批,积极争取湘钢东安石矿10万吨纳米碳酸钙、宏宇科技纳米清洁材料、精成科技电脑主板等项目签约落户东安,力争全年引进项目40个,利用外资6000万美元、利用内资25亿元。开工建设一批,对红狮水泥、冷东城际快速通道、东安汽车总站、城市管道燃气工程、舜皇水泥厂综合开发、舜皇山四星级假日酒店等项目,尽快落实建设条件,力争早开工、早建成。加快推进一批,对神华永州电厂、新东芦公路、芦江水库、东安四小、东安一中扩改建、沿江西路综合配套、狮岩路等项目,要对照全年目标要求,倒排工期,全力加快建设进度,力争完成更多的投资量。竣工投产一批,力争凯翔鞋业、丰盈科技、东兴新型建材等项目7月底前竣工投产,新开天东安鸡年加工500万羽生产线、天晟汽车模具、宏兴锌业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年内要建成投产,永东公路绕城线、官田河东岸风光带、文明路等项目要力争年内完工。
3、稳定农业生产。严格制止耕地抛荒,坚决制止水稻双改单,确保辖区内无连片5亩以上耕地抛荒。加大农机、农技推广力度,大力发展种粮大户。同时,充分利用旱土和荒芜果林地,大力发展玉米、红薯等旱粮作物。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年底全面完成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紫溪市镇中心村、荷叶塘村和石期市烟竹村为样板,全面推进全县土地流转,确保年内完成农村土地流转面积46万亩,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紫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申报创建工作,积极推进省级竹产业园建设。统筹抓好防汛抗旱、造林绿化、动物防疫和森林防火工作。
4、破解发展瓶颈。一是破解用地难题。攻坚克难抓好征地拆迁工作,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千方百计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加强土地储备,年内报批土地3000亩,储备土地1500亩。加快7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确保年内完成投资8000万元,新增耕地564公顷。二是破解融资难题。加强银政企合作,鼓励县内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和工业企业的信贷力度,确保银企洽谈会签约项目贷款履约达到80%以上。加快农村商业银行、交通投资公司组建步伐,确保年内组建成功。三是破解生产和施工难题。对全县项目(企业)继续实行“无费无检查”管理,坚决遏制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和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违规违纪行为。加大打非治违力度,严厉打击强行阻工、强揽工程、强装强卸等“三强”行为,优化项目建设环境。
5、解决民生问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查摆出来的问题,逐个明确责任人、整改期限,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抓整改落实。抓好惠民政策落实,坚决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认真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等新一轮提标政策,抓好全国统一社保一卡通发放。加快210套廉租房、1852套公租房和1100户农村危房改造进度。精心筹办好7月份在我县举办的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暨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工作,特别是对市政府交办的10个重大安全隐患要按时、按要求坚决整治到位,严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大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社会治安管控,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6、严格督查督办。一是对照全年任务抓执行。各级各部门要对照全年目标、“双过半”任务,系统分析、梳理归纳、查漏补缺,特别是对有欠账任务的经济指标,要定期加强调度、跟踪进度,抓住薄弱环节全力攻坚,确保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圆满完成。二是围绕重点工作抓执行。对国家级紫水湿地公园、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全国文明卫生县城、中国德文化之乡、省级园林城市等争创工作,各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要按照县委第6次常委会确定的时间节点,全力推进;对省定29项、市“六件实事”、县定“十件实事”,各责任单位要逐项倒排工期,逐人细化任务,做到按月、按周、按日推进。三是严格督查抓执行。县级领导要对各自分管联系的工作定期进行调度,查找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对照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县委、县政府安排的重点工作进行全面自查,抓好工作落实;县重点办要对重点项目建设进行全面督查;大督查办、两办督查室要对政府绩效考核、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定的事项、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办理等重点工作进行督查。督查结果要以书面形式通报给分管的县级领导、各乡镇场和县直单位。